宿州市城區口袋公園建設工作新聞發布會
發布人: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龐壯,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李樂軍,市園林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楊溪,市園林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春玲
參會媒體:拂曉報|宿州廣播電視臺|人民數字|中安在線|宿州發布
發布時間:2023年9月15日
發布地點:宿州市新聞發布廳
發布單位:宿州市政府新聞辦
發布摘要:介紹宿州市城區口袋公園建設工作開展情況
發布會詳情
會場
主持人: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歡迎各位出席宿州市城區口袋公園建設工作新聞發布會。本場發布會,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宿州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龐壯,宿州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李樂軍,宿州市園林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楊溪,宿州市園林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 王春玲到會,向大家介紹宿州市城區口袋公園建設工作開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關心的問題。
今天到會的媒體有:拂曉報、宿州廣播電視臺、人民數字、中安在線、宿州發布。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到來。
首先,請龐局長通報有關情況。
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龐壯
龐壯:
尊敬的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謝大家參加此次新聞發布會。首先我想借此機會,向一直關心、理解和支持城市管理各項工作的朋友們,表示由衷的感謝!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市百園融城、口袋公園建設工作基本情況。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園游園建設,將其作為提升民生福祉重要途徑。今年以“政府年度工作任務”的形式,安排部署一定數量的口袋公園建設任務,市城管局圍繞市重點工作任務,自覺拉高標桿、提升站位,不斷在“養護管理”上守正,在“品質提升”上創新,不斷推進城市公園綠地建設,實現了城市綠量的快速增長、綠地品質的整體提高和城市形象的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宿州市城區已建成各類公園綠地164個,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8.84平方米。
一、打造“百園之城”,讓綠色生態福利普惠全民。
構建集形象塑造、生態保護、市民活動、旅游休憩等功能于一體的公園體系,是建設綠色城市與生態城市的重要舉措,也是宿州市落實生態強市戰略的具體行動。市園林管理服務中心以《宿州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為指導,同時按照《宿州市公園體系規劃》《宿州市城市綠線控制性規劃》等專項規劃,緊緊抓住“皖北水城”的城市空間格局與生態資源特色,依托宿州市生態資源基底,契合中心城區空間布局,發揮其資源本底優勢。針對我市建成區公園綠地現有格局特征,圍繞城市綠地功能完善、城市綠化品質提升、公園文化主題打造及城市街角特色打造等方向,分級分類推進綜合公園、社區公園和街頭游園建設,注重居民身邊的小游園、“老舊游園”的改造提升工作,均衡公園布局,逐步構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備、低碳節能、功能完善的公園綠地體系,實現由園林城市到花園水城的跨越。
一是依規均衡建園。為城市西部、北部、南部補充公園游園布局,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要求,新增了一批公園游園,進一步均衡公園綠地分布。如銀通公園、沱河健康森林公園、三八溝公園、沱北公園、政府周邊游園、御湖游園、城南公園二期等。
二是完善公園功能。在保留原生態系統的基礎上,通過優化植物設置、因地制宜增加活動場地、增設健身康體設施等措施,改造提升一批公園游園。如博物館廣場、金海公園、沱河處置中心、迎賓游園、三八溝公園、運糧河公園、環城公園西環、東環提升工程等。
三是提升公園品質。通過實施文化進園工程,展示宿州本地文化元素,打造公園主題特色。如在宿州大道公園、沱河景觀帶、磬云路游園等公園游園內增加主題文化雕塑、動物造型雕塑、公益廣告、景墻、綠雕花鏡等,發揮公園綠地文化傳承、精神譜系、科普教育等承載功能。
二、探索開放共享新模式,增加公園綠地生態價值。
為滿足人民群眾親近自然、休閑游憩、運動健身新需求新期待,進一步實現綠化福利均等,市園林管理服務中心秉承“林蔭式.林緣式”理念,實施城市林下空間開放工程、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廳創建示范區域、試點公園綠地開放共享空間,使其成為可利用、可進入、可參與的休閑活動空間。
一是開辟多維空間。先后完成了迎賓大道南側林下空間提升項目、博物館林下空間景觀提升工程兩處林下空間的建設提升。結合場地現有條件,在保留喬灌木、林蔭生態的情況下,將原本封閉的綠地空間,通過路網建設及林下植物的梳理變得通透,同時配備健身器材、坐凳、果皮箱等服務設施,讓市民“進得去、坐得下、耍的開”。
二是提升服務水平。將迎賓公園、濱河公園、迎賓大道林下空間、銀河一路等主要公園、道路規劃為第一批“席地而坐”城市客廳創建示范區域,堅持精細化養護管理,更新園路路面、坐凳等基礎設施,常態化沖洗、擦洗地面及城市家具,打造“席地可坐,衣不沾塵”的城市客廳。
三是探索多元功能。按照“一點一策”的原則,在宿州市城區的沱河景觀帶、宿州市植物公園、城南公園首批試點開放三處公園綠地空間,明確開放時期、時段,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可供市民露營、野餐(無明火)、休閑游憩等,滿足市民親近自然的新需求、新期待。同時還注重強化城市藍綠開敞空間建設,充分利用水系特點,加大城市濱水綠地建設,構筑宿州“濱水綠網、藍綠融合”城市空間。
三、堅持需求導向,提升公園服務能級。
一是建設“公園+綠道”,串聯都市游憩空間。市園林管理服務中心按照《宿州市城市綠道總體規劃》,持續推進城市綠道建設,發展城市綠道、騎行公園、慢行系統,完善城市綠道主體框架,豐富城市綠道網絡體系,構建“生態、人文、舒適、可達”的高質量城市生態綠色空間。鏈接城市綠地斑塊,以環城河兩岸老城區為綠心,以三角洲、沱河、運糧河、新汴河濱水綠地為綠帶,以河流、道路沿線綠地為綠脈,以各級公園和廣場綠地為綠葉的綠道體系,完成了北三環綠道、迎賓大道綠道、汴北公園綠道、沱北公園綠道、沱河健康公園綠道、御湖游園綠道、政府周邊游園綠道等一批公園型、道路型、濱水型綠道建設。同時完善了綠道各類標識標牌、配套服務設施,在綠道沿線合理設置交通站點、服務驛站、運動休閑場所、觀景臺、景觀節點等。綠廊成蔭、綠道健身,“綠”與“道”的有機結合,不僅串起一路好風景,市民可游、可賞、可休憩,而且與城市主次干道相連通,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了人們低碳出行、健康生活的養成。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計建成各級綠道200公里,充分銜接自然與城市,建成了“藍綠交織、水城共融、覆蓋城鄉”的全市域綠道網絡。
二是突顯“公園+體育”,倡導全民健身共享。近年來,公園綠地作為全民健身的新載體,廣受市民的歡迎。市園林管理服務中心把滿足人民群眾健身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便民惠民為主線,多措并舉提升公共健身設施建設,不斷打造“15分鐘健身圈”,打通服務群眾健身的“最后一公里”。
在新建、提升公園游園時,充分結合人民群眾的運動喜好,重視群眾體育健身、休閑娛樂等需求,合理規劃建設運動場地、完善健身設施,滿足各年齡層次的群眾。對公園綠地老舊設施進行維修改造,因地制宜增加活動場地、增設健身康體設施、增加兒童活動區,城區公園游園安裝各類健身器材2000余件,擁有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等活動場所100余處,極大地推動了我市全民健康運動。
作為一種新型健身空間,公園綠地將體育健身與自然生態融為一體,既集合了各類運動場地設施,又方便了群眾就近參與體育鍛煉,成為大家共享的“室外健身房”與“室外游樂場”,有效解決了群眾“健身去哪兒”等問題,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高。
三是豐富“公園+驛站”,拓展公園服務功能。為推動城市園林綠化服務質量提升、服務能級提高、服務鏈條延長,讓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普惠公眾,市城管局依托宿州“城管服務超市”“園林服務超市”,建有志愿者服務驛站、戶外勞動者驛站,為市民群眾、戶外勞動者提供政策宣傳、園林書屋、愛心驛站、知識咨詢、技術服務、園藝交流、綠植贈送、時空連線、問計于民、認建認養等多項公益便民服務。為進一步打造城市公共閱讀空間,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又規劃建設了銀通公園服務超市,在濱河公園新建1處園林書屋,對三角洲園林書屋提質擴容,書屋內配置了桌椅、筆墨、茶水等,增添書籍和電子閱讀設備。園林書屋現有藏書量2000余冊,各類報刊雜志10余類。實行365天不打烊制度,有專人負責書屋的管理,免費向市民提供服務。
下步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提升城市園林綠化水平,圍繞群眾需求,打造可知、可近、可享的城市生態產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持續加大公園建設投資,使公園綠地布局更均衡。 采用政府+企業投資代建公園游園模式,加大城區公園綠地建設投入,在公園綠地偏少的區域增加公園游園,達到均衡性布置。
二是創新公園綠地+多元素融入,使公園綠地特色更凸顯。確定公園命名,利用各種載體突出公園游園主題、特色和位置,建有公園名稱地標;利用城市邊角地塊見縫插綠建游園,與周邊環境和諧融合,共享公園綠地。
三是強化公園綠地養護管理,使公園綠地景觀更精細。按照《宿州市公園條例》規定,城市公園管理部門和公園管護單位承擔好公園的日常管理、維護責任,持續推進“席地而坐”城市客廳打造項目,提升公園景觀效果,推進精細化養護再上新臺階。
謝謝大家!
主持人:感謝龐局長的情況介紹,下面是答問環節,歡迎各位記者朋友就您關心關注的問題進行提問,也請記者朋友在提問時先通報所在的新聞單位。
記者:請介紹一下宿州市在城市公園建設上有哪些亮點?
答:近年來,宿州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圍繞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續推進城市公園事業高質量發展,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百姓關切,發揮行業和專業優勢,以建設精致宜居城市為目標,圍繞綠地功能完善、綠化品質提升、公園文化主題打造及城市街角特色打造等方向,大力推進公園綠地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百園融城”的生態格局逐步實現,各級公園游園也成為我市的特色品牌。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公園建設體系化。按照《宿州市中心城區公園體系規劃》,我市公園建設的目標是:“三環鏈城,四帶穿城,五苑抱城,百園融城”,最終形成層次清晰、網絡聯通的城市公園空間體系。近年來,以“300見綠,500米見園”為抓手,分級分類推進公園綠地建設,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園合理搭配布局,建成了一批以三角洲公園、沱河景觀帶、樂湖公園、新汴河景觀帶等為代表的大型中心綜合性公園,以鐵路公園、新二中廣場等為代表的規模中等的社區公園,以奧園、方圓、文園等為代表的口袋公園。同時注重提升公園綠地空間的連通性、可達性,加強構建“依水延伸,一環兩縱三橫,五區聯動”的綠道網布局,發展城市綠道、騎行公園、慢行系統,進一步完善了城市公園體系。通過各級綠道串聯全市164個各種類型公園,形成互聯互通的網絡化全域公園體系,實現了居民步行5分鐘可到游園、騎行10分鐘可到社區公園、開車10分鐘可到綜合公園的“15分鐘生活圈”。
二、公園特色本土化。城市公園是城市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載體之一,是展示本地城的文化特征、地方風情的櫥窗。宿州又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名人文化、戲曲文化、紅色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城市文化內涵。近年來,在公園游園建設中,突出文化建園理念,注重融入文化內涵,打造城市公園記憶。通過實施文化進園項目建設,結合宿州市地域文化特征和歷史文化內涵,相繼建成清風園、石榴園、迎賓公園等一批以廉政、民族團結、孝文化、法治、消防、體育、植物等為主題的特色公園,以增加主題文化雕塑、小品、景墻、鄉土植物應用的形式,體現我們本地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也成為傳承、保護文化的重要載體。
三、公園服務多元化。一是打造全齡友好型公園,提高游憩體驗。通過既有公園改擴建、適當新建公園兩種方式相結合,開展園林綠化“增量、提質、健康、服務”行動,結合各年齡段人群對戶外活動的偏好及規律,不僅設有健身活動場地、兒童活動區、休閑娛樂場地等功能分區,也建設有公廁、慢行系統、無障礙通道等配套服務設施,打造成為“適老適小、全民共享”的公共空間,滿足市民游玩、休憩、健身、娛樂等多重需要。二是拓展公園服務空間,提升服務能級。為使園林服務更貼近大眾,我們通過在公園內設置園林服務超市的方式,為入園群眾提供政策咨詢、園藝交流、愛心驛站、綠植贈送、園林書屋、日常急救等10余項便民服務。市民在超市內可以免費享受圖書閱覽、技術咨詢、愛心救助、參觀游覽等服務。
四、公園管理名錄化。全面貫徹落實《宿州市城鎮綠化條例》《宿州市公園條例》,宿州市開展城市公園名錄管理和宿州市歷史名園名錄管理工作。根據公園的景觀風貌、主題內涵、植物特色以及區位特點,為公園賦名,實現公園名稱固定化、長久化,首批公開命名城市公園48個,第二批公開命名城市公園59個。宿州市公園名錄管理進一步確保了公園的公共服務屬性,促進了公園規范化管理,對做好公園的規劃、建設、管理工作起到積極作用,也增強了廣大市民對公園的認同感,提高了公園的知名度。同時積極建立具有歷史價值的公園保護名錄,對宿州市域范圍內具有突出歷史文化價值、特殊紀念意義、傳統民俗或能體現傳統造園技藝的園林,開展宿州市歷史名園評審工作,確定公布宿州市第一批歷史名園共6處,全部實行掛牌保護。建立具有歷史價值的公園保護名錄,對加強歷史名園的保護與管理,繼承優秀歷史文化遺產起到了積極作用。
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按照“百園融城”的建設目標,以市民需求為導向,持續推進打造覆蓋城區的全域公園體系,建設更多生態健全、功能完善、環境優良、特色鮮明的城市公園,不斷增強城市宜居品質,提升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記者:請介紹一下宿州市公園體系建設情況?
答:近年來,宿州市抓住“皖北水城”的城市空間格局與生態資源特色,我們按照“水綠體系塑造城市格局、綠色廊道聯系多級公園、多元需求引導差異設計、文化注入彰顯城市特色、口袋公園激發社區活力”的五大空間發展思路,編制《宿州市中心城區公園體系規劃》,最終目的是要達成“三環鏈城,四帶穿城;五苑抱城,百園融城”的公園體系空間結構。近年來,我市圍繞公園體系規劃,以建設公園城市為目標,結合舊城改造、地塊開發、路橋建設、黑臭水體治理等建設行為,積極推進各類公園建設。
一是重點推進綜合公園建設。作為城市重要的生態基礎設施,綜合公園在營造人居環境、豐富城市文化、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宿州市已建成綜合公園14個,如三角洲公園、城南公園、新汴河景觀帶、運糧河公園等,是宿州市具備綜合服務功能、老百姓比較喜歡的標志性公園。二是合理布點社區公園。社區公園是城市公園的主體,其功能主要包含兒童娛樂、休憩閑話、文創體驗、運動健身、靜心康養、自然認知、停車等,滿足社區人群的多元化需求。宿州市按照布局均衡、便捷可達的原則,建成了54個規模中等的社區公園體系,滿足居民日常交往游憩需求。
三是因地制宜補充口袋公園。結合城市規劃,通過利用城市中的零碎空地、邊角空間,建成各種小型綠地、小公園、街心花園等口袋公園96處,數目繁多,功能多樣,成為城市公園系統的有效補充。四是推進專類公園建設。陸續建成紅色革命紀念教育基地雪楓公園、野生動物園、植物公園、中華奇珍紫薇文化園等專類公園,建成體現人文特色、展示廉政主題的清風園、弘揚奧運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奧園全齡運動文化公園城南公園、法制文化主題公園方園、民法典主題公園等等。
目前,宿州市城區內建有164處公園綠地,總面積已達1153公頃,公園綠地總量相對充足,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為89.52%,基本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記者:請問2023年口袋公園的建設情況?
答:今年初,省住建廳下發了《2023年全省城市建設工作要點和重點工作安排》,把“口袋公園”建設工作列入省住建廳年度重點任務及年度考核重點內容。省、市發改委相繼提出推動皖北“兩個加快”要求,把年度“口袋公園”建設情況作為皖北“兩個加快”城鎮化指標的重要構成要素。為此,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相關要求,以提升人居環境、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以《宿州市中心城區公園體系規劃》為依據,持續實施“口袋公園”建設,加快形成城市公園綠地系統。
為確保年度建設任務順利實施,在年初,市城管局與全市各縣區綠化主管部門建立有效的部門協調配合機制,共同制定年度“口袋公園”建設計劃,列出工作任務,排好時間節點,同時強化信息報送、進度監督,有力保障“口袋公園”項目高效、高質完成。
在“口袋公園”建設中,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原則,把公園建在老百姓身邊、讓市民都能均等享受綠色生態福利,就是我們開展這項工作的出發點。所以在公園的選址上,我們優先選擇公園服務半徑覆蓋不足的區域,重點選在居住區附近,以方便市民出了小區就可以就近入園。在公園設計上,我們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在以植物景觀為主的基礎上,注重突出主題特色,達到一園一景、一園一品的效果。在服務功能上,充分考慮群眾需求,增加活動空間,合理設置游步道、健身服務設施等,讓口袋公園兼顧休閑、健身、社交等功能。
2023年全市計劃新增口袋公園14個,截至目前,已完成20個,完成年度任務的142%。其中市本級計劃實施的5個“口袋公園”已經全部完成,完成年度任務的100%,新增公園綠地面積3.34萬平方米。已經建成的“口袋公園”,均為開放型公園綠地,配備有綠道、塑膠活動場地、健身器材、兒童游樂設施、休閑坐凳、戶外桌椅、涼亭廊架、公益宣傳、無障礙通道等服務設施。通過游憩休閑、體育健身、文化科普等多種服務功能的完善,可以滿足周邊不同年齡段居民的使用需求。
現在我們城區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園已經有90多個,城市居民推窗可見綠、出門可入園。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口袋公園”建設力度,逐步提高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逐步完善公園分布的均衡性、可達性,進一步提高宿州市民的幸福感、歸屬感。
主持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剛才,幾位領導圍繞我市城區口袋公園建設工作這一主題與大家展開了互動交流,希望廣大媒體朋友積極關注,廣泛開展宣傳報道。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